云岩寺坐落在江油市北25公里窦团山半山腰上。相传窦团山初名“团山”,唐朝一位主簿窦子明在此得道成仙,后人便称其为“窦团山”。唐僖宗李儇于乾符年问敕令在窦团山修建云岩寺,规划分为东西两院,东禅林西道观。宋代整体改为道观,南宋建造飞天藏。在明末云岩寺大部分毁于战火,清雍正三年(1725年)又重修各殿。整座建筑群占地面积约13000平方米,其中建筑面积约4000平方米。
像云岩寺这样建于山脊,背负三座主峰,坐北朝南而又是中轴线对称布局的古寺院建筑群,在全国是罕见的。寺前山门外有李白赞团山石碑一通,碑文“樵夫与耕者,出入画屏中”,则是于右任(不认识的自己去百度)手书镌刻而成。接近窦团山时,就可以远远看到那里地形的奇特——一片粗糙的巨石突兀地指向天空,这里极具特色的砾岩丹霞地貌和类岩溶景观使得窦团山成为集中展示断层等地质现象的国家级地质公同。主景区三峰鼎立,峰距13~40米,峰顶各有一座古建筑,其间以铁索相连,以奇、险、幽、秀称绝。而在那里常年都有的铁索飞渡表演,更是为这里增添了一大亮点。
接近云岩寺,可以首先看到一侧位于崖边,视野开敞的飞仙亭。这就是传说窦子明成仙之地,故于此处重建飞仙亭,辅以一干雕塑和碑刻。这里是俯瞰远处秀丽风光的好去处。
回归正途,在密林掩映中就是云岩寺的山门。一入山门首先是一潭碧水,其上古朴的石桥映衬得院落更加幽美。从山门起依次为:文武殿、天王殿、大雄殿、藏经楼,左右两侧辅有钟鼓楼、东禅堂、飞天藏殿。其中天王殿为主要的建筑,重建于清雍正十三年,殿前有碑3通。至于镇山之宝,我国唯一现存的宋代道教木制转轮经藏——飞天藏自然是当之无愧。这座飞天藏为宋代精细小木作,高10.5米,径7.2米,由藏座、藏身、天宫楼阁及藏楼4个部分组成,顶部为八角攒尖制式。虽有一定程度的损毁,飞天藏上仍留有木雕人像125尊,斗拱共计24种592朵。如此历史悠久,观模庞大,结构复杂,雕饰精美的转轮藏实为罕见。另外由于这里佛道相融的文化底蕴,建筑上时常会出现一些特殊的装饰。
不能不提的是“5. 12”汶川地震给窦团山、云岩寺带来的巨大损失。山顶上原建有东岳殿、鲁班殿、窦真殿三座建筑,地震之后东岳殿、窦真殿整体垮塌;鲁班殿四面墙体垮塌。而山腰的云岩寺建筑群的每一个建筑也均有不同程度损毁,飞天藏没有受到毁灭性打击可算是不幸中的万幸。令人印象极为深刻的是对完全坍塌的真武殿的处理,并不是原样重修,而是搭建一个玻璃的歇山顶外壳,在里面放置坍塌的残垣断壁。这样的设施对后人一定是一种警醒与启示。